相关产品
大输液、丁基胶塞产能过剩 无序竞争
文章出处:党建公益 发表时间: 2024-07-24 23:19:07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推行的大输液全面淘汰天然胶塞政策曾给行业带来无尽遐想:不仅大输液安全性升级得以实现,而且丁基胶塞行业将获飞速发展。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大输液企业还是丁基胶塞企业似乎都面临着悲情现实:原定价0.25元一只的普通丁基胶塞现在售价不到0.15元;曾沸沸扬扬进行行业自律提价的大输液产品,原来每瓶定价1.5元,现在也不过卖0.8元。
今年3月上旬和中旬,北京嘉华特输液沙龙和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分别在成都和北京召开大输液2007年高峰论坛和丁基胶塞行业研讨会,怎么样摆脱行业困境与恶性竞争成为其共同的焦点话题。
嘉华特公布的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日渐残酷的情况下,相当数量的大输液公司开始缩减玻瓶输液产量,向处于相对蓝海区域的塑瓶软袋市场转移,塑、袋份额已经从原来的5%上升到20%,且今年这一趋势还将扩大。而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则发出警示:丁基胶塞行业在经历了投资热潮后目前全国已有42家企业,产能严重超过标准,大输液企业对玻璃瓶产量的缩减将加大丁基胶塞市场压力。
事实上,从更换丁基胶塞之日起,大输液产业链利益的重新分配与摩擦就从未停止过,两大行业极为相似的无序发展、过度竞争现状,在相互依存的上下游中充斥着“指责”与“背叛”。
丁基胶塞行业研讨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布头孢类抗生素与丁基胶塞相容性试验结果:国内占主要份额的丁基胶塞品种质量良好,只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国内公司制作的丁基胶塞能够很好的满足输液企业需求。药品的差异性对胶塞的相容性作用明显。
“这个测试结果是更换丁基胶塞以来胶塞行业最大的利好消息,希望可以获得输液企业的信任,扭转胶塞行业的被动局面。”江苏润德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善本说。
对于目前丁基胶塞江河日下的价格,许多丁基胶塞企业迁怒于上游大输液企业的逼迫。
2005年,SFDA下决心全面淘汰天然胶塞后,大输液与丁基胶塞便进入了磨合期,然而磨合的过程并不顺利。水珠挂壁、不溶性微粒与颜色改变成为胶塞被普遍质疑的三大问题。当时曾有输液企业表示“大家对首批使用丁基胶塞的产品都不太放心”。而胶塞企业则抱怨许多输液企业根本没做相容性试验,而把质量上的问题全部扣在胶塞的头上。
“为满足输液企业的需求,丁基胶塞企业可谓煞费苦心。”朱善本表示,“以江苏润德医用材料公司为例,从2004年开始企业就做了大量的胶塞相容性试验,共研发出60多个配方,逐一做试验,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难点品种进行专门攻关。贵州天地药业就是在多次寻找匹配胶塞不成功的情况下,找到了润德,使左氧氟沙星更换丁基胶塞一举过关。”朱善本和记者说,“润德的胶塞含55%以上的丁基胶,原料全部从埃克森公司进口。胶塞企业为满足输液企业要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没有企业不想做好,关键是上游用户应进行正确导向。”
据了解,为减少相关成本,目前输液企业在原来26、28型胶塞两个型号间派生出多个型号,目的是要缩小胶塞,压低成本,胶塞企业则不得不因此增加几万元一副的模具投入的沉重负担。“如果再不规范输液瓶口规格,任由输液企业自行规定,胶塞模具的质量有可能下降,批次的误差率会上升,这是被逼无奈的结果。”一家胶塞企业负责人说。
输液企业偏好价格低的胶塞,而丁基胶塞产能过剩,市场弥漫着竞相压价的紧张空气。为保住销售,有的企业甚至亏本赚吆喝。“最明显的是招标,有的企业为抢市场,报价低于成本,而输液企业是利用这种变态价格向胶塞企业施加压力。”江阴兰陵瓶塞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肖锋说。
胶塞企业还反映,丁基胶塞处于买方市场,大输液企业回款速度很慢,有的输液企业同时拖欠几家胶塞厂的货款。胶塞厂一旦提出异议,其产品马上会被换掉,不少丁基胶塞企业都被困在生死线上。
相对于胶塞企业难挨的日子,输液企业也并不好过。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顾维军表示,随着国内大输液行业的迅速发展,近两年来,许多企业都有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从去年开始,塑瓶、软袋等高端产品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今年已形成20亿瓶袋的产能。国内包括玻璃瓶、塑瓶和软袋大输液市场总额已达到60多亿瓶(袋),供大于求同样是困扰整个行业的突出问题。
一瓶250毫升规格的糖盐输液产品,1998年的出厂价为1.8元,2001年降至1.3元,如今只卖0.8元。获GMP认证的药品企业生产出的大输液的价格甚至不及矿泉水的价格,我国大输液价格已被严重扭曲。
2005年以来,四川、山东、安徽等地的大输液厂家纷纷成立“价格联盟”,试图以此扭转价格被动局面。而这一行动在淘汰天然胶塞后达到顶峰,因为丁基胶塞当时的定价是每只0.25元,由于运输、动力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认为,输液价格须平均增加25%左右才能消化各项新增成本。
然而,良好的愿望被无情地粉碎。自律价格首先在医疗机构未获认可,在维持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后,价格开始回落,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四川科伦集团董事长刘革新表示,压在输液企业身上有两座大山:一是供大于求导致的无序竞争;二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滞后,宏观环境的挤压。
据了解,我国大输液行业在2001年~2002年也经历过投资热。当时全国有300多家大输液生产企业。2000年,大输液行业开始做GMP认证后,1/3的企业和3700余家医疗机构大输液制剂室遭淘汰。不少企业误以为被淘汰企业的退市会腾出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纷纷上马扩大生产能力。
经过两年的扩张后,2003年,普通输液产品首次爆发价格战。500毫升普通输液价格降至每瓶1元。为了应战,输液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双鹤药业也被迫把原为3.2元的产品出厂价降至1.6元。
与此同时,卫生部实行的招投标政策对价格战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一位业内的人表示,今年初,广东省率先实行的“挂网”招标政策对企业伤害极大,不少知名大输液企业被迫退出广东市场,而靠低价取胜的企业则带来新一轮的产品低价竞争。
“以500毫升5%糖水输液为例,其成本包括原料、玻璃瓶、胶塞、组合盖、纸箱、塑膜、瓶套、标签、说明书、人工、折旧、物耗等,不算运费以及管理费用,不含税的最低成本也要1.2元左右,但现在由于产能过剩和政策挤压,连1元钱都卖不到。”一位业内人士说。
正由于自身处于困境,向下业压价、拖款也就成为输液企业维持生存的方式。
SFDA注册司原巡视员冯国平指出,在合理的价格上压价一厘钱,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产品风险上升10%。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强调,给予企业必要的利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
3月下旬,石家庄四药被利君国际收购,实现变相上市。与此同时,四川一家大型输液企业负责人远赴海外开拓市场。而在丁基胶塞行业,在已有8家企业申报覆膜胶塞生产批件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开始着手制定行业标准,提醒企业注意理性投资,避免陷入再一次的恶性竞争。
冯国平认为,去年发生几起药害事件后,输液企业会加强对质量的关注,对包材的要求也将提高。而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将通过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以净化市场。这两个因素将加速行业洗牌,而坚守质量是胶塞企业渡过难关的唯一选择。
顾维军则表示,大输液产业技术门槛较低,单价低,需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赢利。基于这样的行业特点,发达国家大输液产业集中度很强。在美国,百特公司占有输液市场80%的份额。欧洲大输液市场基本上被费森尤斯、贝朗、百特克林泰克和法玛西亚4大公司占领。“未来国内也将形成几家大型输液生产企业占据市场的格局,因此企业兼并或被兼并在所难免。近年来,双鹤药业扩张迅速,其组建全国性大输液集团的态势已初露端倪。”
事实上,医药行业与别的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市场化行为将关系到百姓的用药安全。资料显示,输液产品立即进入人体的血液,哪怕将0.05毫米以下的不溶性微粒带入人体,微粒无法排出,将附着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会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甚至肿瘤。
因此有业内人士担心,低价销售必然导致企业想方设法减少相关成本,而当价格低到无法维持正常运作时,产品质量则很难保证,这直接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这个方面来看输液与丁基胶塞行业的现状,有关部门理应引起警惕。
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觉得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 上一篇: 华兰股份IPO专题
- 上一篇: 华兰股份收盘跌落503%翻滚市盈率35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