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产品
天然橡胶的组份、结构和性能
文章出处:hth华体官方下载官网 发表时间: 2024-06-13 00:04:25
。由于品系、产地、割胶季节及制胶工艺等的不同,天然橡胶的化学组分也不完全一样,一般天然橡胶的橡胶烃含量在
天然橡胶或天然胶乳中除橡胶烃和水分之外的其它组分,可统称为非胶组分。非胶组分对天然橡胶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制胶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非胶组分的过多损失。
蛋白质在天然橡胶中有促进硫化、延缓老化的作用。同时蛋白质易腐败变质,其吸水性会使橡胶吸湿霉变,并使相关制品的电绝缘性下降。蛋白质含量高时,还会使硫化胶的生热加大。
丙酮抽出物是橡胶中能溶于丙酮的物质,主要是一些类酯物及其分解产物,如脂肪酸、胆碱等,有促进碳化、防止老化等作用。
橡胶中的灰分是一些无机盐类物质,含有钾、钙、镁、磷及铜、锰、铁等。所含金属离子能促进橡胶老化,故其含量应予控制。
橡胶中的水分含量高时,贮存过程中依发霉,还会影响橡胶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质量。实际上,从胶乳到干胶的整个制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尽量除去水分的过程。
有报道认为,将来橡胶树更有价值的是作为工业原料的非胶组分而不是天然橡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胶乳中非胶组分的利用,特别是其中白坚木皮醇等有药用价值的产品的开发利用,将是新世纪相交综合利用、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详情点击链接: 关于2023.7.30~8.5日在河北邢台举办橡胶制品生产技术培养和训练通知
天然橡胶是由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异戊二烯分子结构见图1-2,其聚合反应可以是1,4-加成、3,4-加成或1,2-加成,而1,4-加成又可产生顺式和反式两种几何异构体,见图1-3。在1,4-加成中,主要是头-尾相连(1-4′,即一个异戊二烯分子的1号碳原子与另一个异戊二烯分子的4号碳原子相连),另外也可能有头-头(1-1′)或尾-尾(4-4′)相连。
天然橡胶的大分子链结构,主要是由头-尾相连的顺式1,4-聚异戊二烯构成的。有报道认为是100%的顺式结构,也有报道认为顺式含量在97%以上,另外有2%的3,4-结构。天然橡胶大分子链表现出的高度规则性,显然对其性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天然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绝大多数在3×104~3×107之间,其分布指数(
)在2.8~10之间。如国产实生树的橡胶,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3×104,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7×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6.95;又如国产PB86无性系胶树的橡胶,其为164×104,为21.6×104,(
天然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一般具有双峰分布特征。在低相对分子质量区域20×104~100×104之间出现一个峰或“肩”,在高相对分子质量区域100×104~250×104之间出现一个峰,见图1-4。图中Ⅰ型曲线是清晰的双峰分布,两峰高度几乎相等;Ⅱ型曲线是的相对分子质量区域内的峰较低,高相对分子质量区域内的峰较高;Ⅲ型曲线则是在低相对分子质量区域内几乎看不出峰,只有一个“肩”。
一般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天然橡胶属于Ⅲ型曲线类型,较低的属于Ⅰ型曲线类型。由于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对加工性能有益,而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能提供较好的力学性能,天然橡胶相对分子质量的双峰分布,就使其兼有良好的操作特性和应用性能。
天然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橡胶树的树龄。幼苗含橡胶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较多,随着树龄的增加,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含量增加。而其双峰分布的形成,则在于香蕉树体内有两种酶系统参与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
天然橡胶在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有支化,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可求出其支化程度。有三分支和四分支,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支化程度增大,见图1-5。由曲线外推,可推断相对分子质量在6.5×104~10×104以下基本上无支化。
天然橡胶在常温下是无定形的高弹态物质,但在较低温度下或应变条件下可以产生结晶。因此,天然橡胶是一种自补强橡胶,即不需加补强剂自身就可以有较高的强度。
天然橡胶的结晶为单斜晶系,其晶胞尺寸为a=1.246nm,b=0.810nm(为等同周期,见图1-6),α=γ=90°,β=92°。晶胞中有四条分子链,共八个异戊二烯单元。晶胞中分子排列见图1-7,其中每条分子链中的碳原子基本上呈平面锯齿状。根据计算,晶格中分子链的长度即一个等同周期的长度应为0.913nm,但实际仅为0.810nm。因此能认为其分子链不完全是平面锯齿的,可能略有旋转,所以只能说它绝大多数都是锯齿排列的。每条分子链碳原子排列见图1-8。
(2)弹性 弹性是橡胶最引人注目的性能。天然橡胶分子链在常温下呈无定形状态,分子链柔性好。因此天然橡胶的弹性较高,其弹性模量为2~4MPa,伸长率可达1000%;拉伸到350%后,缩回永久变形仅为15%;在0~100℃范围内,其回弹性可达到50%~85%。
(3)结晶性 天然橡胶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或在较低温度下会发生结晶,结晶后后密度有所增加。用软质硫化橡胶做的伸长率与结晶程度的关系曲线所示,拉伸结晶度最大可达45%。
从理论上讲,在-72℃(Tg)~30℃(Tm)之间天然橡胶均可以发生结晶,但实际上其在-50~10℃范围内才产生结晶。在0℃时其结晶极慢,需几百小时,而在-25℃结晶最快,半晶期仅为两小时。若以某一温度结晶度一半所需时间t1/2的倒数作为结晶速度,天然橡胶的结晶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0所示。
(4)强度 天然橡胶的生胶、混炼胶、硫化胶的强度都比较高。未硫化胶的强度称为格林强度(green strength)。橡胶加工成型,对胶料的格林强度会有一定要求。大型轮胎应用天然橡胶较多,原因正是在此。图1-11为天然橡胶与同是顺式1,4-聚异戊二烯的异戊橡胶(isoprene rubber,IR)混炼胶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然,二者的格林强度相差甚远。
天然橡胶分子结构规则性好,拉伸时会使大分子链沿应力方向取向形成结晶,晶粒分散在无定形大分子中起到补强作用,具有自补强性。其纯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为17~2535MPa,经炭黑补强后可达25~35MPa,撕裂强度可达98kN/m。另外,其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也较好。
(5)热行为 天然生胶的玻璃化温度(Tg)为-72℃,受热后缓慢软化,在130~140℃开始流动,200℃左右开始分解,到270℃则急剧分解。
橡胶在快速拉伸时会放热,与金属等材料拉伸时吸热相反。若橡胶试样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加一定负荷伸展,则升高温度时会缩回,降低温度时会伸长。
(6)绝缘性 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物质,是一种较好的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绝缘体的体积电阻率在1010~1020Ω·cm范围内,天然橡胶生胶一般为1015Ω·cm,而纯化天然橡胶可达1017Ω·cm。天然橡胶硫化后,因又引入了极性因素,使绝缘性能有所下降。
(7)耐介质性 介质通常指油类、液态的化学物质等。如果橡胶于某种介质之间没有化学作用,又不相溶,则耐该介质,否则就是不耐。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物质,可溶于非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油中。天然橡胶不耐环己烷、汽油、苯等介质,未硫化胶能在上述介质中溶解,硫化橡胶则溶胀。天然橡胶不溶于极性的丙酮、乙醇等,不溶于水,耐10%的盐酸、30%的硫酸、50%的氢氧化钠等,不耐浓强酸和氧化性强的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
天然橡胶呈现溶胶及凝胶两相,其差别显示在某些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上。捏炼中受机械剪切力与热及氧化作用,易使其凝胶相崩溃,因而增加溶解度。
天然橡胶是不饱和橡胶,分子主链上平均每4个碳原子便有一个双键,既可以发生自由基型反应,也可以发生离子型反应,主要根据反应条件。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双键附近α-亚甲基上的氢原子则易发生取代反应。
由于天然橡胶的上述结构特点,所以其易与硫化剂发生硫化反应(结构化反应),与氧、臭氧发生氧化、裂解反应,与卤素发生氯化、溴化反应,在催化剂和酸作用下发生环化反应等。同时由于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其具有烯类有机物的反应特征,如反应速度慢,反应不完全、不均匀,同时具有多种化学反应并存的现象,如裂解反应和交联反应等。
在天然橡胶的各类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是氧化裂解反应和结构化反应。前者是生胶进行塑炼加工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生胶进行硫化加工制得硫化胶的理论依照。而天然橡胶的氯化、环化、氢化等反应,则可应用于天然橡胶的改性方面。
(1)硫化 天然橡胶与硫化体系配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反应,就由线型结构的生胶转变成网状结构的硫化胶。
(2)老化 天然橡胶在空气中容易与氧进行自动催化氧化的连锁反应,分子链断裂或过度交联,橡胶发粘软化或龟裂硬化,使其物理力学性能直线下降,这就是老化。光、热、屈挠变形和铜、锰、铁等变价金属都能促进橡胶老化。橡胶在高温下老化速率加快,一般温度每增加10℃,则反应速率增加一倍。
(3)贮存硬化 天然橡胶在制胶过程中和贮存期间,其门尼黏度或塑性初值会自然增加,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湿的条件下更为显著,成为贮存硬化。
造成天然橡胶贮存硬化的原因,是其大分子链中有醛基的存在。在天然橡胶贮存过程中,会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醛基缩合反应,从而使橡胶的门尼黏度增加。直至全部醛基缩合作用完成后,橡胶的门尼黏度才能稳定下来。
一元胺和二元胺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天然橡胶的硬化,见表1-15。在制胶过程中加入胺类化合物,能控制天然橡胶的门尼黏度。